当前位置: 首页 > 平江县教育局 > 教育期刊 > 教育文苑

李利民:仰望教育的星空,阅读成为凝视的力量

编稿时间: 2023-04-25 来源: 县教育局 作者:未知


(通讯员李利民)面对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学校的边缘化依旧不可避免,但这种弱势反而为教育的新追求、新方向提供了最平心静气的路径,真正回归到育人的视野中。

育人离不开课程。课程是育人的土壤。如何让课程这块土壤保持活力,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在资源匮乏的情形下,虹桥镇金鸡小学除了落实好基础性课程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阅读教学,让教育突破校园的局限,融入到一方乡土之中,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中,在洋溢淳朴民风的乡土中,感受文化延续的脉搏,从而关注脚下的土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爱上阅读

在乡村学校里,孩子们的认知和思维阈值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五年级的孩子们,基础一直很薄弱。于是,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童老师带领孩子们化身成为小“诗人”,自制诗歌集,附上孩子们富有创意的插图,这不仅让孩子们做到了“乐读结合”,也让诗歌的意境跃然纸上。李琼虹老师更是将英语教学与“音乐”相结合,一曲《Hey Judy》,犹如长辈对后辈的谆谆教导,真挚且励志。特色的课堂,让孩子们逐渐接受阅读,习惯阅读,爱上阅读!

享受悦读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乡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几根狗尾草在灵活的手指上可以变成可爱的小狗,棕榈树的嫩叶可以扎成蚱蜢和蝉,金色的麦秆可以变成戒指和耳环,形状各异的萝卜可以做成印章……那时候的孩子和乡间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神秘的联系。这种神秘的联系带来了安慰,也带来了怀念。当我们和大自然越走越远的时候,当电子产品几乎占据现在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和空间的时候,孩子们的童趣回来了。

科学课堂上,不再是纯粹粗浅的研读课本。孩子们在钟全兴和彭韬超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探究”制作印章”之旅。因为喜欢,因为有趣,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发挥到极致,往往一节课结束后有很多同学意犹未尽,非得等到下一节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里美术课上那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小摆件稚嫩而有灵气,彰显着学生的投入和创造力。

越读越美

用身边的人和物作为教育的载体,是最有亲切感的,也最能让学生在心底里得到认同。二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后,童珍妮老师和李芝兰老师安排“学雷锋”活动,根据课程内容近雷锋,让课程真正鲜活起来,可触摸,可感受。她们带着孩子们当起了小小“志愿者:帮食堂阿姨打扫卫生、清理学校操场上的垃圾、打扫校外广场的卫生……老师们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们进一步读懂课文,并将美育渗透其中,用亲身经历践行“越读越美”。慢慢地,学生有了生活体验,从细小的角度去品读家乡社戏、家乡美食、家乡节日.……在学生天真的感悟里凝练对出家乡的美好的喜爱。学生通过阅读名人的作品,更容易把阅读体验转化为实践行动,平日里会留心脚下的土地,平静而有生趣的日常,也会尝试着去调查、去整理,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

阅读贯穿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读,是吸收阅历的前提,是读后思想的整理和提炼。阅读的内涵发展不再局限于智育,而应向德育和美育加深和拓宽。一个从小热爱阅读的人,他的成长一定是丰厚的、坚实的。该校图书管理员李禄君老师表示:面对未来,乡村学校缺少的教育资源很多,但拥有的教育资源也多,只要不断去挖掘和提炼,立足于脚下的土地,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