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平江县教育局 > 教育期刊 > 教育文苑

李利民:小学校,大未来——在青山绿水间做有甜度的教育

编稿时间: 2023-04-24 来源: 县教育局 作者:未知

关于乡村学校的发展,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已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在参加了第八届“乡村好校长”论坛后,基于未来教育的视角,我的认知又衍生出了几个问题:乡村小规模学校仅仅是“兜底工程”吗?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怎样实现突围?怎样引导乡村学校“为孩子的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基于未来思维、系统思维和原点思维,乡村教育又将如何开展实践探索,如何在青山绿水间做有甜度的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总结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与见解。

一、以未来思维变革教育理念

“乡村小规模学校,仅仅是一个兜底工程吗?"思考良久,我把解决问题视角聚焦于“发挥优势,以未来思维引领乡村学校走向'小而优'”,以此作为行动理念。此次论坛,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启发和丰富。我认为,乡村教育未来走向有两点:一是扎根本土。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成长方向在于因地制宜,走出扎根于乡土文化的特色之路。二是面向未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从原来的‘民生’版块前移,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我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在乡村教育中渗透STEAM课程理念,让乡村教育加快‘现代化’”。

二、以系统思维装备教育内涵

课程是支持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小而特”应当是乡村学校课程实现内涵发展突围的重点。乡村学校“小而特”课程设计应聚合要点:一是设计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现回归性;二是设计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现逻辑性;三是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体现本土性;四是实施课堂教学变革,体现科学性。

三、以原点思维成就学生未来

“什么是为未来而学?”“到底什么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怎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原点思维,即教育始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为学生而做。乡村孩子外出的机会少,主动学习的欲望少,自信体验也比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打开课堂,创造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去,做起来,活起来。现在比较热门的词汇是“城乡共学,同题异构”,这启发了乡村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内涵可以从两个路径来实现加深和拓宽:一是学校项目共享,二是教师项目共享。

以原点思维共创学生未来,从“兜底工程”走向“面向未来的工程”,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乡村学校大写的“人”。

近年来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乡村教育的做法,以践行“教育再造一个新平江”和“三个不为过”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立足乡村实际,引导各方资源支持乡村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凝成合力,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看到了各党支部书记为首的教师团队,对工作夙夜坚守,对学生宽容慈爱,对教育改革满怀热忱。

政策支持、城乡协作、民间助力……平江教育这一江春水,当年兴许有苦味,现在不是“有点甜”,而真的可以说是“很甜”了,但要进一步实现“超甜”“高糖”,还需要积攒更多的能量。

为乡村孩子的未来重塑教育,在前行的路上我们需要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不断去追问“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所有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让“人”真正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办教育就应该选址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教育人不仅要心怀理想、保持本真,而且要追本溯源、遵循规律,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众人的扶持,这一泓生气盎然的活水才不至于枯竭,这样的教育生态才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