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昌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汉昌镇 2021-11-04 15:15
| | | |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这一时期也将是汉昌镇全面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汉昌镇作为平江县城关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对汉昌镇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好汉昌镇“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意义突出、责任重大。

本规划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凝聚群众意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是汉昌镇上下在“十四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汉昌镇发展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发展形势,全镇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两大引领”,突出“三重工作”、打好“四大硬仗”,抓实“五大工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镇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三区四宜”美丽幸福新城关的跨越发展,努力将城关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全国知名的美丽幸福县城,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就

产业发展动力明显提升。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城关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天岳新区建设取得喜人成绩,紧扣“产城融合、借力崛起、弹性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两大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初步确立,截至2019年,天岳新区已经引入颐华城、总部经济、弘擎电子、飞天鹰电子、钰海标准厂房、石墨烯、开闻通信、日森精密模具等10多个项目入园,东兴北路、仙江路、三阳大道三条主干道已实现竣工通车,自来水、供电、燃气已随道路建设同步配套,日处理污水10000吨污水厂已建成试运营,工业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方面,深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进互联网+农村淘宝工程,网商、电商成为新型产业经济的新亮点,旅游方面,随着湘赣边旅游协同不断加深,红色旅游经济内涵正在不断拓展,”天岳幕阜山公仆杯”男子篮球平江邀请赛、维夏杯象棋公开赛、湘赣边自行车邀请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落户平江,为汉昌镇参融入区域旅游格局提供了绝佳机会。

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汉昌镇推进县重点工程项目一百余个;建成严家滩广场、花果山公园;茶厂地段四路竣工通车,碧潭大桥拓宽改造以及东兴大道、三犊源路、四柱路等9条道路油化顺利完成;跨汨罗江六座大桥亮化美化顺利竣工,集体土地上7个安置区全部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寺前棚改安居小区、首家坪棚改安居小区、鲁肃山棚改安居小区、月池塘棚改安居小区、众欣公租房、大西门路、公交站场、甲山大道西延伸线、甲山河风光带二期、二中改扩建、岳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曲池河改造等县城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每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征地任务已全部完成,所有重点项目全部按县委、县政府要求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汉昌镇坚持将乡村振兴作为第一基础,聚焦特色亮点,绘好乡村振兴画卷,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的同时,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坚持“拆、建、管”并重,大力推进“空心房”整治,共计拆除“空心房”205栋20424平方米,增减挂钩项目北附村9号地块接受了省市参观验收。组织大型拆违行动14次,拆除新增违建71处9962.5平方米、存量违建252处14956.66平方米,控建拆违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华中武汉卫片执法局交办整改图斑16处2万余平米。完成北附、三合、枫树、澄潭等9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镇分散建房率下降40%,建房用地节约100余亩。

社会民生服务持续改善。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财力大幅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区多条道路油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实现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驷马村石鼓洞路列入基础硬化计划,解决了长达10余年的遗留难题,北附、北城、城新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大力开展三成同创,开通“漫步城关”随手拍,评选最美环卫工人、环保小卫士,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顺利过关,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全省第二,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入场券”,获评全县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先进单位,月池塘社区、童家岭社区被评为全市美丽社区。完成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建设,落实社区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新建月池塘社区、四柱路社区、画桥社区、书院社区平台,完成启明社区、民建路社区平台置换与改造,完成百花台社区选址,新成立洪家塅社区。另外,14个村级平台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全面提升了村(社区)便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户149人,118户完成住房新建或危改;北附村和画桥社区分别顺利通过省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验收及省第三方评估实地验收为全县脱贫摘帽作出了贡献。出台中心城区学生入学分片招生办法,基本实现了县幼教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的划片招生、阳光招生。铁腕清理人情保、政策保,清退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对象1064户1842人,低保户数由清理前减至200户340人。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重要部署,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和重点问题”四大攻坚保卫战,扎实推进双河长制、山长制改革工作,成功处置汨罗江北城河废油污染案件,汨罗江限钓禁捕、水葫芦打捞、松材线虫除治等工作获评全县先进。对照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落实“回头看”,切实加强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以实际的成效,促推全域面貌大提升、大变样。

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汉昌镇启动了网格化建设,完成中心城区96个网格划分,并开展试点和推广工作;麻将馆、黄赌毒专项整治持续加压增力、形成长效,画桥社区戒毒工作站成为湖南禁毒工作的先进典型;新增平安家庭2400户,成功创建国家级“无邪教示范社区”工程;安全生产连续20多次高分通过省市县检查,禁鞭禁炮成效显著;严格信访“十到位”,集中化解原原种场和渔种场农牧工集访等矛盾,成功召开八一建军节退役军人座谈会,平江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安保工作组织有序;认真举办“党员春训班”、“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率先在全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创新落实县委“一懂两爱”文件,部署启动“青年干部培训班”和“社区村主职干部体检”,党风政风全面淳化,为干部干事创业赢得了信心和民心。“治陋习、树新风”活动深入民心,“一推三禁四限五提倡”工作法实施有力,获得市县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汉昌镇在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多而不精、三产活而不优,实体经济不强、动能转换不快、产业链不完整,龙头企业作用小,营商环境不够优,故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存在较多“难点”;二是区域内“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四大硬仗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距离高质量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距离,故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较多“痛点”;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区全面消除大班额任务较大,社区和村庄之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较远,养老从业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存在较大的短板,城市更新任务量大面广,教育、文化、医卫等各方面服务水平不高,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供应,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满足汉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求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很突出,故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较多“堵点”。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稳中有变

受到全球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趋缓。《地方政府投资条例》自2019年7月1日生效,地方政府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理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机制需要时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可能继续下滑。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居民消费内需的总量不足,出口增幅有所减少,导致经济增速降低。经济转型、生态环保导致的过剩产能压缩、各地新动能培育相对不足,引发了阶段性、区域性、行业性就业环境波动,地方税收下降等可能的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地方投资预期、居民消费信心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十四五”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

(二)区域发展走向协同共进

随着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湘赣边区发展等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深入推进,平江和环洞庭湖城市群、湘赣边城市内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加快拓展开放渠道,提升开放空间,融入区域发展,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未来城镇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主流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到着力解决“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因此,从高速发展走向稳中求进将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基调。

三、“十四五”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顺应“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抢抓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空间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舒适型生活、品质化建设”为要求,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作为解决汉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抓手,利用汉昌镇作为城关镇优势条件,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平江对内的发展旗帜,并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互融共享,打造成为平江对外的发展的视窗和门户,深刻把握 “十四五”期间,汉昌核心在城镇、基础在农业、突破在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进行谋篇布局,筑牢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指导原则

1.外推与回溯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需要站在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大成果的高起点上,根据汉昌镇已有的发展基础条件,以“外推”方式对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部署,从2035、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来向前“回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新阶段的目标任务。

2.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久久为功的理念,基本继承“十三五”的部署,确保各项战略部署能够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发展需要对“十四五”发展战略进行深化和创新。

3.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充分发挥汉昌镇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生态等基础优势,坚持“宜商”“宜居”“宜游”“宜养”的四宜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维护生态安全底限,突出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容量和乡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提高效率,发挥综合集成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更加聚焦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不公平、不平衡现象,更为注重城乡、乡镇之间的差距问题,实现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未来汉昌镇将是平江县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县域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县域对外开放合作的先行区。以 “高质量发展、舒适型生活、品质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打造“宜游、宜商、宜居、宜养”的美好县城。

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在县城发展的既有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硬实力和优化软环境,形成绿色健康、智慧创新、文化繁荣、治理现代的高质量城市。打造“绿色健康”城镇。推进城镇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城镇水生态修复治理,整治城镇黑臭水体,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提质增效,推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城镇绿色发展路径。构建“智慧创新”城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创建“文化繁荣”城镇,充分发掘历史资源和在地文化,充分发挥创造力,为未来留下一份带有汉昌特色的文化遗产。创造“治理现代”城镇,城镇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涉及国土管理、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整体和谐、协同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要提高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县域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守住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县域对外开放合作的先行区。要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优良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城际协作模式,在商贸辐射区的基础上,提升商贸服务对外联系度。积极培育新业态,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一批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环洞庭湖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基地。以争创平江起义纪念馆5A级景区为载体,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游学教育旅游,努力建设湘赣边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区域性“大商贸”和“大旅游”发展引领县域经济走向更高的开放水平。

(四)发展目标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创新驱动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进一步巩固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汉昌镇“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6项宏观经济指标规划的增长目标为:全镇GDP年均增速预计为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预计为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预计为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预计为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计为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预计为8%。

稳步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医疗和社会保障得到有效提升,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60%;城乡环境整治取得成效,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空心房整治达到100%;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实现全镇大班额消除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巩固率100%。

四、“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底线管控思维,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一是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全域国土空间布局。结合平江县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有序统筹布局镇域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底线约束,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并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

二是加强县城规划,围绕县城构建有序协调的镇村体系。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整合落实各项城镇功能,继续深化实施汨罗江一江两岸的发展战略;以县城建设为核心,结合村庄条件继续深化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发展层级,提升中心村服务职能,改善基层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实施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化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100%,基本建成农村不动产权籍数据库;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结合村庄规划的分类编制,提高规划的覆盖率,促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有据可依,乡村建设活动有章可循。

(二)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构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结合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汉昌大旅游格局的构建。依托平江县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契机,以“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发挥山水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关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广泛美誉度的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城市建设相融合;定位大长沙周边“短线旅游目的地、长沙北旅游的服务城、大平江旅游的桥头堡”。依托“平江起义纪念馆”、大仙山寺庙建筑群、天岳书院等地方文化资源,强化旅游品牌。推动一批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景点的建设,构建“红”“绿”交融的旅游格局。珍视花纸伞、画纸扇等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深度挖掘地方美食文化,打造赏味、养心、修性的多元生态文化旅游区。加强与石牛寨、自在平江等县域内其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结合,凸显城关在平江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合作用,融入县域大旅游发展,积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形成2条市级以上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做强湘赣边区”天岳幕阜山公仆杯”男子篮球平江邀请赛、维夏杯象棋公开赛、湘赣边自行车邀请赛等一批文体赛事,做大湘赣边体育旅游品牌。

二是结合县城中心服务职能,推动城关商贸提质发展。强化第三产业的支柱地位,兴旺产业,繁荣商贸经济,做强内需动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借助平江美食的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酒店和餐饮品牌,重点提升旅游服务住宿餐饮业服务质量,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多层次多样化的住宿餐饮发展新格局。坚持项目引领,依托城关商贸、餐饮、金融等产业优势,推动星宇总部经济大楼等商务大厦的招商洽谈,结合《平江县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自然年度年纳税超过300万元的总部经济企业,培育城关总部经济。大力发展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社会养老、休闲保健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消费热点,升级城市中高端消费,依托平江电商产业园,加快农业电商和商贸电商融合发展,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三是结合城关区位优势,推动乡村地区都市农业转型。建设更高质量的“菜篮子”工程,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上取得新进展。顺应市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需要,减少低端无效供给,着重加强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加强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推动枫树村、三望冲村1000亩高标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作物质量、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巩固“粮袋子”基础;继续深入落实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以水稻、油菜籽、传统产业为重点,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精细农业,建立优质农产品供应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高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竞争力,十四五期间,重点扶持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10家集果蔬采摘、垂钓休闲、农耕体验、民俗参与、农家餐饮等于一体的市级以上生态农庄建设和经营,引导农民、农业走多样化、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

四是结合区域发展格局,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竞争能力。依托城关区位,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汉昌镇作为平江县城关镇的优势地位,承接产业转移,利用资源优势实现错位协同,深度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通过融合区域优势资源,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打造一批省级、市级重点企业。强化天岳新区发展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两大配套产业,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重点围绕云母绝缘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打造100亿级云母绝缘材料集群,构建世界级云母产业基地;依托城关优势和“工业强县”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尽力争取产业用地指标,力争十四五期间储备土地6000亩以上,保障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用地的充足储备。

(三)补全基础设施短板,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构建高效城乡交通网络。加强镇内道路与国、省道重点公路交通设施的连接度,积极争取市县级统筹对于汉昌镇主要干道、园区道路的资金扶持补助,实现区域对外交通联系加强;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协调解决交通建设用地的审批问题;“十四五”期间要保证各个通村公路的安全通畅,建设四好农村路,构建高效的镇(城)—村公路网络,提高全镇道路通达能力,加强秀野大道地下管线配套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促进平五公路绿化亮化和082乡道拓宽硬化,进一步加强西河公路、石鼓洞公路等镇域内通村通组道路的拓宽及路面改造,加强村组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加大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的投入,对农村公路干线进行提质改造,对破旧路面的破碎板进行处治;解决平江及汉昌城乡客运运营问题,协调企业与承包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汉昌城乡公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是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水平。结合汨罗江干流域区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动汨罗江画桥段、寺前段、驷马段、澄潭段、鲁肃山河天岳段、枫树河北源段等重要河段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加快630水毁江坎田坎修复,加强村庄河道治理和山塘清淤加固工作。推进农业排灌项目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进行汉昌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对接城市自来水工程,开展输水管网提质改造并延伸,重点建设西部供水输配水管网(汉昌镇—向家镇沿线),落实供水枢纽进村入户工程,确保汉昌镇域村庄内集中居民点基本上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包括平江县县级防汛云平台及智慧水利、平江县泵站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平江县水质监测站网建设。

三是继续深化数字城关建设。依托新基建趋势,加快5G技术、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社区,构建“智慧人居生态系统”,通过联动智能家居、社区物流系统、配套商业服务的高效协同调度与数据互联,建立起覆盖健康生活、社区安防、通勤物流、智能零售、文娱教育五大应用场景的服务,并向农村延伸,推动智慧村庄建设;通过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城管、交通、警务一体化的天网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光纤全面升级、农村光纤入户全覆盖,形成城乡网络无缝覆盖格局,实现骨干信息网城乡一体化,促进数字城关提质升级。

(四)推动城镇整治更新,塑造美丽县城的新形象

一是推动旧城改造,促进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主要包括老旧小区、城市雨污分离改造和街巷环境景观提升三个方面。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摸底调查,保持旧城改造项目库年度更新,动态变化。要加快推进体育路片区、车牛湾片区、城东片区、书院路童家岭片区、三阳街片区等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坪上路、四柱路、商南街、商北街、西街、花溪巷、十字街等主要街道两侧雨污分离和绿化亮化提升;加快平茶小区、保养厂小区、交通局小区、仓前小区、王家祠堂宿舍、天岳安置区、寺前安置区等一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排水道(地下管道工程)改造,实现道路拓宽硬化和绿化以及安全通道建设提升;推动以金花菜市场为代表的主要生活街道沿线餐饮店统一规划排油烟管道、下水道改造工程。

二是加强市容管理,推动城市提质。配合城管、交通、市管下定决心,集中整治集贸市场、流动摊点、马路市场等管理短板,疏通交通堵点,理顺城市乱象;加强加大禁违拆违治违力度及城市“疮疤”整治力度,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存量违法建设“负增长”;落实城市常态化保洁,切实将城市背街小巷、物业小区、集中商贸区、居民院落环卫保洁纳入社区日常监管范畴,不断延伸环卫保洁管理触角,确保不遗漏城市的每个细小角落。

(五)紧扣民生服务提升,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突破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在于立足 “三清理”“四拆除”“三提升”,重点围绕清理垃圾、疏清水体、治理粪污、整理杂乱、绿化村庄、美化村貌、规范建房、长效保洁等工作重点,推行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整治。十四五期间要实现镇域环卫设施覆盖率100%,依托城关镇的有利区位,实现“村收集转运-城镇处理”的城郊乡村垃圾处理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分类垃圾桶入户,从源头上树立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改厕工程,实现农村厕改全覆盖,加强村庄四格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控农村地区污染,坚决防止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建立健全科学的城乡环境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二是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启明中学小学部建设、推动城北学校、新城学校、汉昌学校教学楼建设、改扩建北源学校,促进汉昌教育设施服务能力。加强农村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完善以公办园和惠普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新建寺前幼儿园等一批公立幼儿园;医疗方面,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医疗应急短板,结合卫生室建设落实31个村(社区)公共卫生及应急标准化建设项目;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文化事业方面,要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枫树村、迎瑞村等村无活动中心的村庄补充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落实集中居民点文化广场、健身活动器材全覆盖。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加快31个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与城区养老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构成层级合理、服务均衡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三是推动农村殡葬改革。采取下发通告、引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接受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加强殡葬执法工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乱埋乱葬和修建活人墓超标墓行为;按照《湖南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办法》(湘民发〔2017〕39号)规定,结合农村实际,统筹规划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100%,村民死亡后入公墓山安葬率达100%。

(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创造城乡治理的新面貌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明确村社区组织的权利和责任边界。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服务组织为纽带、乡贤理事会等新型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社区)级治理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质效,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城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承载的功能。开展“平安汉昌”建设,完成镇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警务”,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加强对村(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在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加强重点地区治安排查、管控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的同时,搭建综治信息平台和天网服务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服务管理能力、效率。

二是培育乡贤队伍。大力“颂贤”,让乡贤事迹家喻户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学习乡贤,致敬乡贤,争当乡贤”的浓厚氛围。在平江县“十大新乡贤”评选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汉昌户籍文化能人、经济强人,引入社会名流,举行新乡贤事迹专题报告会,通过诸多活动和载体,展示乡贤风采,传播乡贤故事,让新乡贤“上网”“上镜”“上墙”。全力“用贤”,为发挥乡贤作用。围绕乡贤文化阵地建设、乡贤组织建设等内容,建设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园、乡贤广场等乡贤文化阵地。建立健全乡贤参事议事机制,明确乡贤会职责和义务,提升新乡贤文化建设规范化水平,促进乡贤作用充分发挥,推动构建符合基层实际的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按照乡贤能力特长,指导基层试行组建乡贤智囊团、创业团、科普团、文艺团、说和团、爱心团等组织。各地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让乡贤们在服务本地公共事务决策、群众创业致富、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督导和慈善公益等不同的领域带头引领示范。

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村居、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基础性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整体素质。积极宣传文明典型,深化公民道德实践,让讲文明和讲诚信成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全镇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进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做到关爱弱势群体、志愿奉献社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形成充满友爱、井然有序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实现绿富双赢的新平衡

一是从严落实生态红线管控。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开展生态空间管制,从空间上对保护性生态资源和脆弱性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控制,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优势,打造由山体、森林、农田组成的生态屏障、由河流、塘田湿地组成的生态走廊共同形成的城乡生态圈。

二是大力开展流域生态治理和绿化行动。压实“双河长制”与“山长制”职责;完成曲池河、北城河、北源河治污净污工程,巩固甲山河等黑臭水体整治成果。从严落实天然水域禁渔和限钓规定,严厉打击河道采砂、淘金等违法犯罪行为,打造最美汨罗江。加强封山育林、防火护林、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三是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八)加强上下联动布局,提升改革开放的新高度

一是持续推进上级层面重大改革的执行。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健全民主法制制度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政绩考核”的改革部署;复制推广支持创新的相关改革举措;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乡村全覆盖;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形成推动智慧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形成对外对内双向开放的全新格局。积极整合区域内资源和要素,在省市县总体发展框架下对接长江经济带,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联动湘赣边,利用城关镇优势,实现与周边长沙、汨罗、湘阴以及湘赣边城市实现协同发展;依托湘赣边旅游发展协同,建设湘赣边红色旅游服务基地;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商业模式、市场运营”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区域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从“制造”向“智造”转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结合现有商贸基础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性商贸辐射区。

五、“十四五”发展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十三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规划采取以下四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十四五”规划是指导汉昌镇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要切实增强加快汉昌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紧紧围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落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二)推动各类规划衔接

加强规划衔接。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类专业、部门规划与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确保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能够在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围绕规划实施,早思考、早谋划、早动手,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衔接,多跑多问,加强沟通,及时汇报,想尽办法使有意向的项目能够进入部门计划,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严格、公正和文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和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规划实施的内动力。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治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调动农民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规划实施提供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