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彰显文化、优化环境、夯实基础”的工作重点,奋力实现“三新四镇”的工作目标,即着力深化“两点一带一片”产业新格局,着力闯出农文旅体“四位一体”新路子,着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新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实力雄厚的产业强镇、文化深厚的历史名镇、特色鲜明的旅游重镇、魅力无限的商业旺镇。
产镇融合,激发经济活力。一是甜酒产业。坚持传统作坊和规模企业“两条腿”走路,构建糯稻基地、食品产业园、展示销售区三大板块,不断优化湿甜酒、冻干甜酒、衍生甜酒三大系列产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不定期开展“长乐甜酒杯”主题活动,主动对接中石化、广铁、三一重工等,甜酒进商超,上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以长乐甜酒为龙头,实现辣椒、红心柚、百香果等农业产业多点布局、集群发展。二是安防产业。引导安防企业升级转型,加快智慧安防、数字安防进程。借助军民融合、银行设备升级契机,政府搭桥,积极招商引进,打造头部企业。推进企业抱团发展,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强化市场竞争力。三是文旅产业。持续深化“三点一线”文旅布局。麻石古街引进符合古镇风情的业态,如酒馆、民宿、土特产店、汉服馆、长乐甜酒自售商城等,同时以抬阁故事、甜酒酿造技艺为引线,串联威风锣鼓、长乐山歌、诗词楹联赋、汉服文化等,引资将民俗文化进行经济包装,打造传统风情一条街。大垅农庄新建农耕博物馆,大力推进农耕研学。依托智峰山资源,打造动静皆宜的山水休闲区,享受“天上飞”(滑翔伞)、“路上跑”(定向越野、马拉松)、“林中穿”(自行车速降、滑道)、“水中游”(游泳、龙舟、快艇、皮筏艇)、“山里住”(林间木屋、佛教庙宇)。打造马桥游泳赛场,挖掘寻根文化内涵,恢复马桥词典素材取材地,将胡学均旧宅改造成马桥寻根文化大讲堂,实现“走完一个村,看完一本《马桥词典》”。促进红心柚、百香果、中药、稻虾、荷花、时蔬、糯稻等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努力发展一批本地乡村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文旅体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打造马桥、青狮、长乐、长北农文旅体融合示范片。
二是新老结合,彰显文化魅力。一是提升教育品质。强化布局。2022年撤并江背小学、广联小学为联江小学;争取在2024年前完成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汨罗市第五中学,中心幼儿园整体搬迁至原中心小学,撤并马桥、合旗、海山、佑圣4个小学,全镇保留1所中学、3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加大投入。采取“四个一点”模式,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为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成立长乐镇教育基金会,发动社会贤达捐资,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彰显特色。依托“双减双增”政策,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校园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4年前后将原中心幼儿园改为非遗传承学校,原佑圣学校改建为镇文体中心,中心小学、中学打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二是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对非遗传承人推荐培训,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作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挖掘、整理、扶持、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和优秀非遗文化,争取上级非遗项目支持和企业老板、社会知名人士的赞助,形成人人参与关心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挖掘诗词、楹联、太极拳、民乐、旗袍等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学。编纂完成《长乐镇志》。继续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内容与文旅、环保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服务内容更丰富、更立体、更有内涵。持续巩固“三禁四替代”成果,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三是优化环境,营造和谐氛围。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十年禁渔”、河洲禁牧行动,扎实做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厕所革命等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统一层高、风格、色调,引导群众规范建房,不人工造景、不生搬硬套。人文环境。加强乱停乱靠、乱悬乱挂、出店经营等乱象整治。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保持高压态势,对堵门堵路、强买强卖、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格落实镇、村、组矛盾三级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四是夯实基础,筑牢政治基石。党建引领。坚持支部引领,全民治理,改进乡村治理模式,转变群众思想,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以“支部+协会+新乡贤+志愿者”等形式,外树形象,内增活力,抢抓机遇,聚力发展,形成了干事创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惠民导向。加强扶贫监管,多措并举进行帮扶,强化就业扶贫,因户施策杜绝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结合农田水利项目,发动群众疏通山塘渠坝。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创新改革。一是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对全镇闲置宅基地进行收集整理、摸底造册,积极引导村民退出闲置宅基地,因地制宜,分类利用。二是对耕地进行全面摸底造册,培育种植大户,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主线,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