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湖南汨罗市汨罗镇瞭家山的乡村大舞台灯火辉煌。锣鼓声响起,群众围坐台下,舞台上的表演者闻声灵动起舞。
参与表演的是瞭家山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分队的志愿者,他们也是瞭家山人。作为一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村社区,2018年7月,瞭家山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几乎每一户至少有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范围涉及文化艺术、环保卫生、扶贫帮困和文明新风等领域。
“以前哪有这么多活动哟!”50岁的居民徐妹还记得,过去大家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方式是打牌,甚至还因此产生了些邻里矛盾。
“以前娱乐项目枯燥简单,让打牌甚至赌博之风有了可乘之机。现在我们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娱乐室,大家精神风貌都不一样了。”徐妹说。
行走在瞭家山,沿途路面、屋舍和庭院十分整洁。近十年来,瞭家山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难想象这里以前垃圾成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吧?”徐妹说,以前环境“脏乱差”、蚊虫满天飞,但如今村里像公园一样,村民都如生活在公园里。
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既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与志愿者的付出密不可分:现在瞭家山没有聘请保洁员,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均由志愿者承担。
环保卫生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何玲介绍,尽管打扫频率比较高,但花费的时间并不长。“以前环境越脏、大家就越不爱护。现在,这些原本只顾自家房前的人,也明白‘小家’之外,更要守护好‘大家’。”何玲说,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志愿者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徐妹家中门窗上贴着“囍”字,她的儿子去年刚刚结婚。“以前流行大操大办,动不动就是吃流水席、高档烟酒。”她说,在瞭家山“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大家慢慢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观念,不再因为“好面子”摆宴请客。
“以前办一场葬礼动辄花费上十万元,锣鼓喧天、烟花爆竹满天飞。精简办事后,现在开支降到三四万元,大家都会算这笔‘经济账’的……”居民何宋川告诉记者,一些志愿者还会参与红白喜事的文艺表演,这不仅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也成了当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生动写照。
瞭家山党总支书记何永胜介绍,“以党建带群建,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提升他们自治的热情,进而形成‘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的特色。”何永胜说,“志愿者的服务如果达标,就能享受免缴医保费用、优先评奖评优等福利,这也带动了大家参与公益服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