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汨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1 (一)取得成绩.................................................................................. 1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 2、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1 3、园区经济稳步提升........................................................................... 2 4、乡镇工业有序推进........................................................................... 2 5、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3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3 1、融资艰难、融资昂贵........................................................................ 3 2、用地紧张、用工紧缺........................................................................ 3 3、创新不够、市场不旺........................................................................ 4 4、后劲不足、调扩两难........................................................................ 4 二、“十三五”面临机遇.............................................................................. 4 1、经济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引来机遇..................................................... 5 2、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工业升级大机遇..................................................... 5 3、多重政策叠加且持续发酵带来的机遇..................................................... 6 4、交通区位改善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7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1、坚持市场主导................................................................................. 8 2、坚持创新驱动................................................................................. 8 3、坚持产业集聚................................................................................. 8 4、坚持两化融合................................................................................. 8 5、坚持绿色发展................................................................................. 9 (三)主要目标.................................................................................. 9 1、规模总量明显扩张........................................................................... 9 2、结构质量明显改善........................................................................... 9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0 4、节能降耗明显进步......................................................................... 10 5、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10 四、主要任务........................................................................................ 12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12 1、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 12 2、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4 3、大力培育扶持新兴产业................................................................... 17 4、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7 (二)着力推进两大园区建设............................................................... 18 1、促进配套设施升级......................................................................... 18 2、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19 3、促进绿色园区建设......................................................................... 20 (三)着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 20 1、建设工业互联网............................................................................ 20 2、培育发展新模式............................................................................ 21 3、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21 (四)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创新能力.......................................................... 22 1、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2 2、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22 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 23 (五)着力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24 1、加大节能降耗力度......................................................................... 24 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24 3、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25 (六)着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25 1、突出政策引导............................................................................... 25 2、完善服务体系............................................................................... 26 3、健全体制机制............................................................................... 27 五、保障措施........................................................................................ 27 (一)畅通融资渠道.......................................................................... 27 (二)优先工业用地.......................................................................... 28 (三)加大招商力度.......................................................................... 28 (四)优化发展环境.......................................................................... 29 (五)加强人才建设.......................................................................... 29 (六)强化组织领导.......................................................................... 29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是汨罗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汨罗市“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是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纲领性文件,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系统按照省“四化两型”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三量齐升”总要求,牢牢把握岳阳“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集约化、集群化、高端化、两型化”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取得成绩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年均增长1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年均增长15.6%;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70家。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加工、碳素、安防设备、造纸、机电制造、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七大产业,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多点支撑格局基本形成。 2、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成功列入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获得国家专项扶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6个。收集整理国家标准220个、行业标准63个、地方标准5个,修订管理标准6个、技术标准1个,标准覆盖率达95%。成功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高位增长,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通过内引外联,再生资源产业已由初端加工向中间产品或高端产品转变。 3、园区经济稳步提升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定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验收。园区现有企业256家,其中规模企业69家,集聚了大批再生铜、铝、塑料、不锈钢及橡胶等加工企业。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0亿元,较2010年增长230.3%,完成财政总收入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联手长沙经开区共建汨罗产业园,成功列入全省首批“飞地经济”试点园区。 4、乡镇工业有序推进
根据《汨罗市“十二五”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办法》,按照“一园两带多区”发展思路,目前乡镇工业发展基本形成沿107国道和沿201省道的两条产业带。通过加快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和引进规模企业,乡镇现有规模企业143家,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0.9亿元,较2010年增长83.3%。 5、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确定造纸、冶炼、焦炭、建材和涉及重金属污染行业为重点淘汰对象并强力组织实施,产生了良好效果。2011-2014共淘汰20家企业落后产能42.25万吨,关闭“十五小”企业22家,单位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COD累计削减5678吨,二氧化硫累计削减1274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9%。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融资艰难、融资昂贵
受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市场环境影响,以及银行体制、金融机构市场化选择、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国家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落实难以到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匮乏,市场化程度不足,融资困难。而民间融资成本高,企业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接受。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严重挫伤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导致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状况不佳的局面。 2、用地紧张、用工紧缺
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约束,工业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乡镇工业用地手续难办,审批程序时间久。即使用地指标能批下来,但征地拆迁难度越来越大,导致项目难以落地。随着我市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信息传播迅速,劳动者可选择就业,造成人工工资的不断增长及工人跳槽等现象,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难招工”的现象。 3、创新不够、市场不旺
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初加工多、精加工少等问题,企业升级慢,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开发能力弱,专业性差,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大,特别是因价格因素制约着铜铝行业的产品销售,我市少数企业经济不景气,利润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4、后劲不足、调扩两难
受上述因素影响,全市工业发展目前呈现回落趋势。“十二五”前四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201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比2011年回落6.8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比2014年减少4.3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呈下降趋势。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还有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持续投入;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建设投入也十分巨大,项目立项较难,国土、规划等手续繁复,水电路气等配套制约较大。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园区扩规模与调结构处于两难境地。 二、“十三五”面临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市内外发展的环境将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对汨罗未来新型工业化发展将会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引来机遇
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宏观经济进入到以增速中速区间运行、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突出、增长动力结构转换、要素成本优势下降等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汨罗市“十三五”工业发展必须立足当前总的宏观经济形势,主动适应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新特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打造新常态下汨罗工业升级版。 2、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工业升级大机遇
近年来,以信息化、智慧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全球迅速扩散,“创新发展”备受各国重视。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加重视新技术研发与新产业发展,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的方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与模式,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3D打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加速发展。可以预见,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新兴产业将成为“十三五”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当前,汨罗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快速起步,若能把握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推动新兴产业实现跃升,将会为汨罗发展创新重要的战略空间。 3、多重政策叠加且持续发酵带来的机遇
继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在技术革新、开放开发、重大项目、资金投入、体制机制等方面叠加效应将会进一步释放。目前,汨罗已经成功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以积极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国家级层面规划战略,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承接,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汨罗工业发展谋得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此外,《中国制造2025》、湖南全面推进“1274”行动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都将为汨罗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供良好政策机遇。紧紧抓住并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不断提高发展内生动力,我市工业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是完全有条件的。 4、交通区位改善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产业发展逐渐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汨罗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重要节点区域,在工业基础、资源要素、劳动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承接优势,有利于较快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区位方面,汨罗地处在长沙市与岳阳市的中点,位于“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内;东部、东南部分别与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接壤,西邻湘阴县和沅江县,北接岳阳县,东北与平江县交界。交通方面,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纵穿南北;汨罗江、S308线、湘慧线、省道201线横贯东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按照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总量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飞地经济,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实力,将我市打造为新型工业化强市。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坚持以项目配置资源,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建立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2、坚持创新驱动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开发和研究投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3、坚持产业集聚
突出整合、集聚、提升,以优势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潜力产品为切入点,按照产业链的特点和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强化产业配套,加快产业引进和整合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行业关联度,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集群产业。 4、坚持两化融合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及物料管理各环节深化应用和全面渗透,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工业产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坚持绿色发展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环节,着力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提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发展体系。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的总体目标是:规模总量明显扩展、结构质量明显改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降耗明显进步、集约水平明显提高、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1、规模总量明显扩张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在全市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年均增长8.0%;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每年增加10家以上,到2020年超过240家。 2、结构质量明显改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至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工业利税实现倍增。“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工业经济增速水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2-3家上市企业。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至2020年,全市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30家企业科技型企业申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确保有15个国内驰名商标和60个省著名商标。 4、节能降耗明显进步
工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底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0%;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降低10%。确保实现省市下达的节能降耗考核目标。 5、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集群化特征趋于明显,工业园区和大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工业要素投入产出比明显提高,至2020年,全部工业亩均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亩均产出强度200万元。
表1 “十三五”期间汨罗市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四、主要任务(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1、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
依托汨罗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以再生塑料加工业、再生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拆解加工产业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推进再生铜、铝、铅、特种钢、塑料等材料产能技改升级,统筹布局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 (1)再生塑料加工业。在提高现有企业的配套和精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引进一批生产、管理、销售成熟的塑料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研发,加大塑料改性领域的技术攻坚,开发防辐射PVC板、碳氮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塑料合金、汽车专用塑料、改性材料、高性能专用塑料等产品,促进创立自身品牌,加快建设塑料加工区。“十三五”期间,引进塑料加工企业20家,达到60家;到2020年,再生塑料年加工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 (2)再生有色金属加工业。再生铜。以湘北铜业、博古铜业等大规模企业为龙头,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设备和生产技术,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造升级。提质10-15家铜铝加工企业,重点延伸产业链,鼓励粗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企业转变,充分利用粗加工原料,突出发展空芯变压器线、高档卫浴制品、水箱铜、铜合金材料等高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十三五”期间,引进精深铜加工企业20家,达到46家;到2020年,再生铜年加工量达到40万吨,产值达到240亿元,税收达到10亿元。再生铝。对再生铝加工行业进行分类、整合,由规模较大的企业牵头,以大并小进行资产重组,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废铝的加工比例,鼓励各企业引进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对回收的废铝进行加工,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同时培育和引进一批再生铝高新技术加工企业,对废铝进行精深加工,生产饮料罐带坯、泡沫铝合金板材、铝型材、高纯铝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十三五”期间,引进铝加工企业15家,达到58家;到2020年,再生铝年加工量达到6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税收达到5亿元。再生不锈钢。着力培养引进一批管理经验丰富、制造技术先进的不锈钢加工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重点引进熔炼、锻压、铸轧先进技术,发展不锈钢带材和精密铸造产品,通过产业升级开发钢纤维、高锰钢、专用钢材等产品。“十三五”期间,引进不锈钢加工企业5家,达到12家;到2020年,再生不锈钢年加工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 (3)拆解加工产业。以同力循环、万容科技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增加报废汽车拆解过程中其他再生资源的回收量和利用量,引进或扩建10条专业电子废弃物拆解生产线,使园区拆解加工废旧家电能力达到300万台/套。到2020年,报废汽车回收率达到90%,再制造、再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碳素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碳素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重点打造高端品牌,形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规格高功率石墨电术、核能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碳石墨复合材料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发挥鑫祥碳素等规模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华先碳素、汇鑫碳素、金联新材料、鑫湘炉料、智远碳素材料、盛乐碳素材料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大功率石墨电极、碳-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极材料等产品产能,重点支持龙景碳素石墨制品生产、虹宇碳素石墨热场生产、乾源碳素石墨增碳剂生产建设,着力打造高端品牌,加快推进碳素产品应用于航天、光伏、通信等领域。坚持高效、集群、环保发展,引导石碳素产业走精、深、特的发展路子,拉长碳素产业链条,推进新市、古培、白塘的碳素企业入驻白塘工业小区,加快鑫祥碳素、华先碳素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十三五”期间,引进碳素行业企业10家;到2020年,碳素行业将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 (2)机电产业。调整优化布局,培育以飘峰电器、中天科技为主的机械、电器制造龙头企业,带动其他规模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促进研发新产品。以沿江大道为中心,建立机械制造以及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加快开发电脑、通讯用电子元器件、高等级丝印设备、印刷机械、高性能及特种行业用电磁线,形成规模效应。着力推进中天科技的大型农机混装生产建设,更新改造生产环境,提高大型收割机、大型旋耕机生产能力。增强引进大中型农机具,增强机播、机插机具的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农牧业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需求。到2020年,完成机械加工产值40亿元,税收1亿元。 (3)环保产业。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技术研发支持,促进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多灵环保科技环保设备生产、德赛厨具环保厨具生产以及汨罗市砖之家混凝土有限公司的环保砖生产建设,促进环保技术的研发。推进川山坪镇产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川山坪、高家坊的环保设备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的应用推广。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44亿。 (4)食品加工业。围绕食品集群发展、总量质量提升、带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加快产业园打造和品牌建设力度。以长乐情甜酒为龙头,新建长乐甜酒生产酿造产业园,打造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优质品牌。突出城关屈原酒品牌效应,打造名牌产品。大力支持舒尔食品、豪冠食品等企业生产项目,引进冷鲜牛肉及牛肉熟食深加工企业,建设冷冻库和储藏冷藏库、熟肉制品生产线。推进大荆工业小区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企业向小区集中。加快大荆、黄柏等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改造提升。到2020年,食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30亿。 (5)安防设备业。推动传统安防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安防设备业产品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全力打造安防设备业集团。重点实施建设现代化安防设备业生产企业,着力进行传统安防设备升级,扶持长乐安防产业做强做大,有序推进长乐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金正科技安保设备制造,重点围绕保险防爆装置,密集架文博装具和银行代保管箱三条生产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到2020年,实现安防设备生产产值25亿。 (6)家具制造业。以“107国道”新市段为中心,以“现代”、 “基荣”为龙头,引进一批家具制造加工企业,建成省内最大的家具加工基地。以家具、沙发、办公等产品为主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的家具分工配套生产,以冠宇家具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家具出口和家具物流。加快促进黄柏镇、李家塅镇、新市镇等加快限制或停办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粗加工型家具企业。“十三五”期间,引进家具制造加工企业20家,到2020年,实现家具生产产值4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3、大力培育扶持新兴产业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革命等新经济发展态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主,围绕“扩大规模、改善结构、集聚集约、融合发展”的思路,推进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弼时片区)主动承接长沙经开区新型材料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重点支持音品电子、铭鸿电子、协音电子、艾普通讯等电子行业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市片区)拆解加工区的电子产品零件投入电子信息产业的循环利用,引进电子行业企业15家,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LED、锂电池、超强触摸防护玻璃、片式表面滤波器等生产项目,形成电子产业集群,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加快发展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着重引进生物制药企业,支持惠森药业等企业发展。推动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弼时片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引进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生产项目,加强技术攻关和市场开发,以大型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服务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引进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带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4、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放宽服务业进入限制,进一步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汨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发展金融业,有序完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创新,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积极稳妥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高金融服务工业化的能力,努力把汨罗打造成金融强市。加快发展物流业,推进长沙经开区汨罗物流产业园,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弼时片区物流园、古培铁路货场、快递集散中心等建设,加快烟草物流中心、家具物流园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湘北物流中心,形成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综合物流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深化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再生资源、碳素产业、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 (二)着力推进两大园区建设1、促进配套设施升级
完善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市片区和弼时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市片区。完善道路系统,依托107国道,建设绕城路、车站大道、创新大道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形成“三横三纵”的路网骨架;建设固体废物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建立岳阳汨罗公路口岸暨固体废物进口口岸汨罗后续监管区,全面承接岳阳城陵矶港进口的固废物;建立再生资源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建设,五年计划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弼时片区。新建互通京珠高速连接线,建设桃花路、大里塘路、唐家桥路、坪上路等道路,形成“三横三纵”干路骨架;新建供水、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2*110KV变电站;配套建设失地农民安置区、公益性墓地、学校、医院等,加快创新创业园区“135”标准厂房建设。 2、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依托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等,通过智能化应用系统、绿色节能管理和政务办公平台,在园区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品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建立智慧企业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企业办公所需的IT、网络相关设备的能力租用服务。建立智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管理平台,对污染源、污染物进行智能实时监测、及时管控,促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建立智慧物流平台,联合领先的物流仓储企业,为园区内企业的产品货物流通和仓储、全程追溯提供便捷的服务。建立智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区域集中供能为依托,全面实现用电、用水、燃气的信息采集,推进能源设施自动化管理。建立智慧交通与应急指挥、智慧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成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园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交通运行监测与评信能力,改善交通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实现园区在公共安全、能源资源监控等方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3、促进绿色园区建设
围绕区域节能减排和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大力开展园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绿色园区,争取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加快有色金属产业、碳素产业、环保设备产业等重点用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培育一批低碳企业,实现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基于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使园区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立和完善园区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智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管理平台。加快污水网回收管网、绿色防护带、垃圾处置中心等建设。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效益。 (三)着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1、建设工业互联网
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施物联网专项工程,推进物联网在再生资源、碳素、食品、安防设备、环保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优先选择再生资源、碳素等行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工程,提升关键智能部件、准备和系统的自主化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培育发展新模式
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时、远程服务,探索在线监控诊断、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中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实现大型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高效协同。着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筹、众创等商业模式,支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生产商、用户实现交流互动,拓展市场空间。支持制造企业建设集成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合作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制造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夯实产业智能化发展基础。 3、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全过程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两化融合支撑能力建设,实施宽带汨罗专项行动,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加快TD-LTE网络建设和4G业务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TD-LTE、太阳能光伏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创建一批技术基础平台。完善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推进支持两化融合的财税、金融及产用结合等方面的政策,促进网络通信设备与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支持再生资源等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四)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创新能力1、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全市创新创业热情。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要内容,在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政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全面发力。围绕汨罗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提高企业之间协作配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群体效应。依托汨罗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着力培育碳素、家具、食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区域品牌产业基地,为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提供发展载体。充分发挥飞地工业园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带活当地配套产业、同类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 2、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快专利申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国内的新技术和新标准。支持湘北铜业、中天科技、同力循环等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鼓励鑫祥碳素、平桂制塑、中天科技等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开展创新性企业试点,实施创新型企业试点专项计划,每年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试点,重点支持试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
强化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加大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碳素、环保设备、安保等传统行业,提高再生产品的科技含量,在龙头企业中普遍采用先进共性技术、实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有重点地开展原始性创新。推进汨罗在再生资源产业、碳素产业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产业联盟建设。采取行业分类聚集的方式,逐步建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几大领域平台,打造汨罗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五)着力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1、加大节能降耗力度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全面推进再生资源、碳素、安防、环保设备等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重点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开展铜阳极板精炼炉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自动化高压静电、滤袋除尘设备、湿法脱硫设备及SCR脱硝设备和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力争完成五年节能减排目标。以重点用能企业为切入点,加强能源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重点支持有色金属、碳素、安防等重点用能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探索推进节能新机制,建设以服务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为主的节能服务体系,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进工业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指南编制,制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编制通则,加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制定工作,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建立地方工业行业主管部门清洁生产推行情况通报制度,推进再生资源、碳素、安防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支持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等技改专项,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快推进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加快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控制管理目录。 3、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以废旧再生铜、铝、塑料和电子电器、报废汽车再利用等产业为龙头,以广泛的专业回收网络为依托,建设精深加工主导、高新技术支撑的全国一流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生活垃圾和电子垃圾及工业危险废弃物等无害化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夯实节水管理基础,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 (六)着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1、突出政策引导
建立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加普惠型扶持政策,逐步强化产业的普遍支持,重点加强对于企业研究开发与创新行为、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提升劳动者技能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普遍支持。促进扶持重点由生产环节向研发环节和消费环节转移,涉企专项资金政策取向由“厂商补贴”向“消费者补贴”转变,产业政策由“生产者优先”转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顾客驱动机制”。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和以“一会三公司”为核心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进国际国内银行和投资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培育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中小企业网络融资平台。推进3-5家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开展资助型上市辅导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鼓励运用融资租赁、信托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工具。 2、完善服务体系
充分依托“互联网+”,着力增强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撑服务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服务机构,加快再生资源质量检测中心和再生材料创新创业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汨罗市小企业创业基地、鑫祥商务创业基地、有色金属检测平台、同力网络信息平台等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支撑力强、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设计、研发、试验、分析、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以及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经营管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培育服务品牌,合理布局服务平台,使得特色更加突出,功能趋于完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稳固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引进创新性人才、中青年专家等高级人才,支持企业与院校建立“代培制”、“订单试”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提高职工养老待遇,完善留才机制。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对企业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3、健全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管理体制,加快职能整合,增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管理和服务。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形成专业分工、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延长产业链。重点支持有色金属、碳素制造、安防设备、家具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深化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加大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以有色金属加工、碳素、安防设备、造纸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为基础,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集中形成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五、保障措施(一)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交流和有效合作,让企业的资金需求真正成为银行的信贷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费用。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打造信用企业。加大争资跑项力度,整合涉工项目资金,统筹抓好工业争资跑项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向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倾斜。 (二)优先工业用地坚持用地规划,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用地指标,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新兴产业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对一般项目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用地投入产出比。全面清理供而未用、用而未足、可调整盘活等三类存量土地,对于长期占而不用的土地依法退出供地。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三)加大招商力度
编制投融资项目库,推动招商平台建设,围绕汨罗市产业链延伸,实施产业招商、规划招商、项目招商。结合项目准入退出机制,精心编制包装一批具有吸引力、操作性强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同时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实行“一事一议”特惠政策。重点引进全国500强企业、战略投资者、“园中园”、“园外园”和产业孵化基地开发商以及以上品牌企业、主导产业链上的龙头项目。 (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诚待商、以法护商、以情感商,对外来投资者严诺守信,办不到的事不承诺,承诺了的事坚决办到,积极推行项目流程代办制、收费明白制、服务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实行“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点。 (五)加强人才建设
着力建设由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和技术工人组成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引进一批高水平技术开发人才以及精通经济、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自有专利和专有技术入股,提高创业积极性。加大企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力度,通过职业教育、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群体。 (六)强化组织领导组织成立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对工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和协调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工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是负责组织汨罗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的实施、监督,组织规划的定期修编。二是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关,坚决不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不符合布局规划项目。三是科学制订工业发展目标考核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四是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制度。帮助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树立表率作用。 |
|||||||||||||||||||||||||||||||||||||||||||||||||||||||||||||||||||||||||||||||||||||||||||||||||||||||||||||||
|
|||||||||||||||||||||||||||||||||||||||||||||||||||||||||||||||||||||||||||||||||||||||||||||||||||||||||||||||